老年人突发疾病急救流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敦煌市社会福利院突发疾病分类及老年人发生突发疾病时的急救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敦煌市社会福利院。
1 突发疾病分类
常见突发疾病主要包括:
晕厥、中风、癫痫、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呼吸心跳骤停、呕血、便血、咯血、鼻出血、糖尿病昏迷、低血糖症、哮喘、呼吸困难等。
2 操作要求
2.1 晕厥
2.1.1 发病诱因
剧烈疼痛、恐惧、空气闷热、针灸、注射时引起,称之为普通晕厥;也可因咳嗽、喷嚏时引起,称为咳嗽晕厥;可因排尿而引起,称为排尿晕厥;可在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因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称为体位性晕厥;也可因穿硬质高领衣服、剃须、刺激颈动脉窦引起晕厥;心脏病病人,可因严重心律失常而发生心源性晕厥,出现两眼上翻,口唇发紫,双手握拳,抽搐;低血糖性晕厥。
2.1.2 急救措施
应立即将病人平放,或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帮助脑正常供血。
a) 观察 观察有否其他部位的损伤。
b) 触摸 触摸他的脉博是否强、齐。
c) 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使其呼吸顺畅。
d) 有假牙者,应取出。
e) 刚恢复知觉的病人不要立即起立,防止再次晕厥。
f) 对心源性晕厥(一般有心脏病史),如能唤醒或通过刺激恢复神志,心跳过慢的口服阿托品加快跳的药物;有胸闷、胸痛的口服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然后马上送医院。无法唤醒则关注呼吸、脉搏、大动脉搏动和瞳孔、呼唤120,有心脏骤停应立即用拳捶击心前区进行复苏,如心跳未恢复还应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缓解后,尽快送就近医院抢救。
2.2 中风
2.2.1 发病诱因:
中风可分脑溢血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溢血多发生在情绪激动、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后,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溢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和眼结膜出血等先兆症状,血压较高。病人突然昏倒后,迅即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和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对侧肢体瘫痪、握拳,牙关紧闭,鼾声大作,或面色苍白、手撒口张、大小便失禁。有时可呕吐,严重的可伴有胃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
脑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睡眠后或安静状态下。发病前,可有短暂脑缺血,如头晕、头痛、突然不会讲话,但不久又恢复,肢体发麻和感沉重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时突然觉得半身不听使唤,神志多数清醒,脉搏和呼吸明显改变,逐渐发展成偏瘫、单瘫、失语和偏盲。
2.2.2 急救措施
a) 遇到卒中病人,让其静卧不动,解开衣领或皮带。切忌推摇病人、垫高枕头或晃动病人头部。可轻拧病人皮肤,以检查其有无意识反应。
b) 环境不良或不安全,必须转移病人时,应多人协作,一人托稳头部,水平地移动病人身体。
c) 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做心肺复苏。
d) 病人意识清醒,可让其仰卧,保持头部安稳,头略向后仰,以利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对丧失意识者,应持错睡体位,并注意保暖。
e) 病人发生呕吐,让其脸转向一侧,取出口内的假牙,并用干净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其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f) 病人发生抽搐时,用手帕裹住筷子,插入病人口中,以防咬伤舌头。也可将手帕卷成条状,垫在其上下牙之间。
g) 急送就近医院救治。同时要避免强行搬动病人,尤其要注意头部的稳定,否则会错过最有利的治疗时机而造成病情加重和抢救失败。
2.3 癫痫
2.3.1 发病诱因
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剧烈的体育运动可诱发癫痫发作;精神紧张,悲伤,忧愁,过度的兴奋等均可诱发癫痫发作;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会诱发癫痫发作;一次大量的饮水,过饱或过饥均可诱发癫痫发作;吸烟、饮酒、喝浓茶或服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及含大量咖啡因的食品(如巧克力、咖啡等)均可诱发癫痫发作;感冒,发热也会诱发发作。
2.3.2 急救措施
癫痫发作时,迅速让病人仰卧,不要垫枕头,把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牙刷把)垫在上下牙齿间,以防病人自己咬伤舌头。随即松开衣领,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口水误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时,还要把病人下颌托起,防止因窝脖使舌头堵塞气管。
发作时不要强行喂水或强行按压肢体,应刺激或点压人中、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2.4 心绞痛
2.4.1 发病诱因
心绞痛发作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其为心肌缺血、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频繁发作应警惕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胸前区阵发生憋闷、压迫感和疼痛感,疼痛向右肩、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出汗、心慌、窒息症状,一般每次发作3至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应当注意的是,老年人常可因其自身特点而呈现不同的心绞痛发作形式。
a) 以阵发性的牙痛为主要表现;
b) 以上腹痛或胃痛为主要表现;
c) 以肩膀疼痛或左上肢疼痛为主要表现;
d) 以夜间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上述各种形式的发作均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4.2 急救措施
a) 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卧床休息。含服硝酸甘油片,1~2分钟即能止痛,如不能缓解每5分钟予1片再次含服,最多不超过3片,若症状不能完全消除需拨打120。或含服消心痛1~2片,5分钟奏效,持续作用2小时,也可将亚硝酸异戊酯放在手帕内压碎嗅之,10~15秒即可奏效。但有头胀、头痛、面红、发热的副作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忌用。
b) 若当时无解救药,也可指掐内关穴(前臂掌侧横纹上2寸,两条筋之间)或压迫手臂酸痛部位,也可起到急救作用。
c) 要保持安静,让患者平卧休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除了病人心脏、呼吸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以外,其他人不要接触患者,要等候医生上门急救。冠心病患者如出现心绞痛,要绝对卧床,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扩张血管的药物。然后送医院抢救。
2.5 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
2.5.1 发病症状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症候,常在不良诱因影响下,血压骤然升到200/120毫米汞柱以上,出现心、脑、肾的急性损害危急症候。病人感到突然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或失明;恶心、呕吐、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或潮红;两手抖动、烦躁不安;严重的可出现暂时性瘫痪、失语、心绞痛、尿混浊;更重的则抽搐、昏迷。
2.5.2 急救措施
a) 不要在病人面前惊慌失措,让病人安静休息,头部抬高,取半卧位,尽量避光,病人若神志清醒,可通过口服降压药控制,如钙拮抗剂、ACEI、ARB、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还可根据情况应用襻利尿剂,少饮水,并尽快送病人到医院救治。
b) 在去医院的路上,行车尽量平稳,以免因过度颠簸而造成脑溢血。头痛严重可针刺百会穴(两耳尖连线在头顶正中点)使之出血,以缓解头痛。如果发生抽搐,可手掐合谷、人中穴。注意保持昏迷者呼吸道通畅,让其侧卧,将下颌拉前,以利呼吸。
2.6 呼吸心跳骤停
2.6.1 发病诱因
心跳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原发性)与非心源性(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心跳骤停在成人最常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或痉挛引起心肌短暂性缺血而导致的室颤。继发性心跳骤停常见于麻醉与手术期间缺氧以及大量失血所引起。
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凡是能导致心博出量减少、冠状血流下降、心率失常、气道阻塞、心肺功能衰竭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心跳骤停。
2.6.2 急救措施
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博动。
若脉博仍未恢复,则应立即连续做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
一人施行心肺复苏时,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
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两人合作进行心肺复苏时,同样先连做4次人工呼吸。
随后,一人连续做5次心脏按压后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持续进行,不要两人同时做。速度同上。
做人工呼吸的人,应同时注意检查病人的颈动脉有无博动或有无脉博。若病人原先放大的瞳孔开始缩小,脸色好转,出现脉博,开始自主呼吸,说明抢救成功,可以暂时停止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但要密切观察心脏博动情况,随时准备再次进行抢救。
2.7 呕血、便血、咯血、鼻出血急救措施
2.7.1 如果大量出血又未能及时送到医院,则应立即安慰病人静卧,消除其紧张情绪,注意给病人保暖,嘱其保持侧卧、取头低足高位,以防剧烈呕吐时引起窒息。这种体位也可保障病人在大失血时脑部血流的供应,避免虚脱或晕倒在地。
2.7.2 病人的呕吐物或粪便要暂时保留,粗略估计其总量,并留取部分标本待就医时化验。
2.7.3 少搬动病人,更不能让病人走动,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2.7.4 鼻出血,尤其是出血量较多的病人,在家中亦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常采用的止血方法有:
指压法:让病人仰头坐于椅子上,用拇、食指紧捏双侧鼻翼,压迫鼻中隔前部,让其保持仰头,同时张口呼吸,因低头时会引起鼻充血而不易止血。
冷敷法:用冷水冲洗鼻部,或让病人平卧床上,将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敷在其鼻部,每2—3分钟换一次。因血管遇冷则收缩,故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如能用小塑料袋装入冷水或小冰块敷在鼻部,则效果更好。
填塞鼻道法:取脱脂卫生棉或干净的普通棉花、布条或纸卷,缓缓送入病人鼻道,查看口中,如已无血液倒流,就是压迫止血成功了。鼻出血停止不要马上急于取出填塞物,应观察1-2小时后,再轻轻将填塞物取出。
2.7.5 注意事项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呕出的血可能是鲜红的,也可能是咖啡色的;便出来的血可能是鲜红的或暗红的,也可能呈柏油样黑色。
吐血时,最好让病人漱口,上腹部放置冷水袋或冰袋,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此时不能饮水,可含化冰块。
2.8 昏迷
2.8.1 病情分析
昏迷是神志意识不清,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情况。常见于中风(脑出血、脑血栓)、糖尿病(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心肌梗塞、肺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心脏停搏逸搏等疾病,老年人常会遇见。中风是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脑出血往往在白天、活动、用力、兴奋、激动和排便时突然发生。脑血栓则往往在夜间、安静的情况下发生。中风昏迷往往伴有口角歪斜、偏瘫等。糖尿病病人在短期内出现动作缓慢、口齿不清、走路不稳,这往往是高血糖昏迷的先兆。如果在餐前或餐间突然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随即出现昏迷的大多是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比高血糖昏迷更加危险。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病人在用药物控制血糖时,因种种原因胃口不好,要相应调整剂量,以防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病人要随身带糖,要熟悉低血糖反应的症状,一旦出现餐前或餐间突然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要立即服用。
2.8.2 急救措施
协助患者平躺。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侧转,清除口腔异物,拉出舌头,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分析昏迷原因根据既往病史初步判断原因,如有低血糖可能,可灌入糖水抢救,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9 糖尿病昏迷抢救与护理
2.9.1 病情分析
一是由于治疗用药不够,或病人还患有其他疾病,使血糖急剧增高而引起的昏迷,叫高血糖昏迷,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所致的高渗昏迷等;二是由于治疗糖尿病过程中使用降血糖药过量,如使用胰岛素过量而出现昏迷者,又称低血糖性昏迷。两种昏迷的鉴别,简单而言就是低血糖性昏迷常见肌力驰缓,体温下降而呼吸平顺,皮肤潮湿,呼吸无特殊气味;而高血糖性昏迷的病人,则见呼吸深而快,口渴,皮肤及口唇干燥,呼出气体有甜似“苹果”气味。总之,两者的最后确诊,应靠实验室检查。
2.9.2 急救措施
先辨别昏迷的性质,区别出高血糖性昏迷或者是低血糖性昏迷。
如果患者意识尚清醒,并能吞咽的话,那么对于低血糖性昏迷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患者喝甜水或吃糖块、甜糕点之类,而对高血糖性昏迷的有效方法是喝点加盐的茶水或低盐蕃茄汁等。
若患者意识已经丧失,应将病人放平,解开衣领,保证呼吸道通畅。
当一时很难判断出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时,暂时不要采取任何措施,因为高血糖与低血糖两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的治法是完全相反的
患者如果不能迅速恢复知觉或仍不省人事,则必须立即送至医院抢救。
2.10 哮喘急救措施
2.10.1 护理员应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解开领扣,松开裤带,清除口中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10.2 若福利院备有哮喘用气雾剂,应立即让患者吸入若干次。
2.10.3 待病情稳定后,用担架或靠背椅,保持病人坐位姿势,安全转送医院,同时要避免病人胸腹部受压。
2.11 呼吸困难的救护措施
2.11.1 安静休息,减少活动,心力衰竭取半坐位,给予吸氧。
2.11.2 支气管哮喘给予氨茶碱、喘息定、气喘喷雾剂治疗。
2.11.3 心力衰竭者,尤其是左心衰竭可给予舌下含硝酸甘油或心痛定,以减轻心脏的负担。然后送医院做强心、利尿、平喘治疗。
2.11.4 呼吸困难是由呼吸道梗阻引起,应尽快解除梗阻。
2.11.5 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救护,会很快出现窒息和呼吸停止,应尽快送医院急救。